一、洪涝灾害后容易发生动物疫病流行的原因 1、饲养环境遭到破坏。暴雨过后,产生洪涝、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畜禽圈舍受毁坏,围墙倒塌,养殖场生物安全防护设施遭到破坏。 2、病原微生物极易扩散。很多畜禽因洪灾死亡,病原微生物在死亡禽畜尸体上滋生,同时,土壤中的大量病原微生物因暴雨冲刷而暴露出来,极易污染水源和周围环境。 3、畜禽免疫力下降。畜禽在应激条件下免疫力下降,容易受到疫病的侵袭。天气潮湿,霉变饲草料、饲料原料和不洁饮水容易导致畜禽肠道疾病的发生和流行。 二、洪涝灾害后容易发生哪些动物疫病的流行 洪涝灾害后,出现因灾死亡畜禽尸体漂浮腐烂,非洲猪瘟、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链球菌病等多种动物疫病和炭疽、布鲁氏菌病等人畜共患病发生和传播风险明显增大。 三、暴雨洪涝灾害后禽畜如何快速恢复生产 1、使用生石灰做好养殖舍和活动场地消毒。 2、对生产工具特别是水槽、料槽使用过硫酸氢钾复合物进行全面消毒。 3、做好灭鼠、蚊、蝇工作。 4、对伤残禽畜要及时处理。 5、需要放牧的畜禽,在放牧前要充分饮水,防止放牧时畜禽饮污染水,导致生病。 6、用井水或地下水作为禽畜饮用水的养殖户在水里投放漂白粉进行消毒。 7、选用高效广谱驱虫药阿苯达唑伊维菌素等进行集中驱虫。 8、在饲料中添加酶甘肽、解霉排毒清保肝护肾、解毒、清除霉菌。 9、针对重点疾病如新城疫、流感、猪乙脑等及时进行补免。 10、养殖圈舍通风是提高养殖效益的良药。 11、非瘟、蓝耳、圆环等重大疾病的防控常抓不懈。 四、瑞腾生物推荐疫病防控方案 1、保证大灾之后无大疫,加强消毒灭源,消灭环境中的病原微生,切断传播途径,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流行,保障人畜健康,必须进行消毒。用过硫酸氢钾复合物对畜禽圈舍、车辆、用具等,全面开展消毒。 ![]() 2、增加消毒次数。每周对养殖圈舍(可带畜禽)消毒3—4次,每周至少开展两次环境消毒,保证消毒效果。 3、对死亡畜禽发现、收集、处理等场所和运输工具,彻底清洗消毒,防止病原扩散。并在每次处理死亡禽畜结束后,对污区环境及设施设备进行全面清洗消毒。 4、加强蚊蝇虫鼠的控制和消杀。及时清除积水,对养殖场及周围环境喷洒杀虫剂。加强场区防鼠措施,及时修补破损围墙和圈舍;投放毒饵后,及时搜寻和无害化处理死鼠。 ![]() 5、对强制免疫的动物疫病,要根据免疫抗体监测情况及养殖场周边疫情情况,及时强化免疫。对其他畜禽传染病,要根据疫情动态,做好预防免疫接种。 6、供给营养丰富的饲料和清洁的饮水。饲料要少添勤喂,避免饲喂霉变饲料并在饲料中添加酶甘肽。 ![]() 7、选用高效广谱驱虫药阿苯达唑伊维菌素对禽畜进行集中驱虫。驱虫是治疗与消灭畜禽病原寄生虫,减少或预防病原寄生虫扩散的有效措施。 ![]() 8、对低龄、体弱、伤残、病情严重的畜禽及时淘汰,降低饲养成本。商品畜禽达到出栏标准的要尽快出栏,合理降低饲养密度。 9、加强免疫预防,强化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口蹄疫等疫病的防控,对应激情况下容易发生的细菌性疾病,进行药物预防。 a、传染性肠胃炎预防方案: ⑴可使用猪传染性胃肠炎弱毒疫苗或灭活苗、或传染性胃肠炎和猪流行性腹泻二联苗预防。怀孕母猪在产前25天-30天每头接种注射传染性胃肠炎灭活苗3ml,仔猪可通过吃母乳获得被动免疫。初生仔猪每头注射0.5-1ml灭活苗,10-15千克每头注射2ml,50千克以上注射3ml。 ⑵药物预防:双良将+板青颗粒+盐酸多西环素 各一公斤拌料1000斤 黄芪多糖+肠无忧 饮水 每月连用15天。 仔猪用利乐灌服。 ![]() b、流行性腹泻预防方案: ⑴用猪传染性胃肠炎与流行性腹泻二联灭活苗被动免疫,妊娠母猪产前20-30天接种4ml,主动免疫:25公斤以下的仔猪接种注射1ml,25-50kg的猪接种注射2ml,50kg以上的育肥猪接种注射4ml。 ⑵药物预防:双良将+硫酸粘菌素+黄芪多糖 各一公斤拌料1000斤,连用15天。 仔猪用利乐:口服,初生仔猪,每头一次量2ml,一日两次。发病仔猪,每头一次量3-5ml,一日两次,连用三天。 ![]() c、口蹄疫预防方案: 及时接种O+A型口蹄疫灭活疫苗,在疫区或疫区周围地区,每年至少要做3次免疫接种。做好免疫效果监测工作,对抗体水平低的猪群应及时补免。 d、非瘟、蓝耳、圆环预防方案: 双良将1kg+20%替米考星+血补栏1kg拌料1000斤,第一个月连用20天,第二个月连用15天,第三个月开始每月使用双良将套餐+血补栏连用15天,维持最佳状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