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行业来说,可谓喜忧参半。 喜的是近期生猪价格止跌企稳。4月第4周,农业农村部监测的500个集贸市场生猪价格为23.61元/公斤,仅微跌0.1%。朱增勇认为一是压栏大猪对市场影响较前期减弱。二是屠宰企业看涨三季度猪肉价格,收购活猪增加库存。三是投机性二次育肥增多,养殖户看涨5月至6月猪价,收购100公斤至120公斤标猪进行二次育肥。四是前期猪价超跌市场修正。“3月底猪价跌幅较大,4月中下旬北方产区猪价反弹更多属于市场自我修正。”朱增勇说。忧的是一些养殖户已出现亏损。由于猪价持续回落,饲料、防疫成本提升,当前,自繁自养生猪生产成本比以前显著提升,外购仔猪养殖户已经出现亏损。自繁自养养殖户4月份行业平均养殖成本在每公斤16元至17元,部分养殖户成本甚至高达每公斤18元至20元,猪价下跌导致其利润回落到4月份700元/头左右,盈利水平比以前明显下降。外购仔猪养殖户成本在27元/公斤左右,自今年3月初开始进入亏损,4月份每头猪亏损300元至500元。 关于猪价后期走势,还需综合供给、消费来进行分析。到今年3月底,全国生猪存栏恢复至4.17亿头,已经达到2017年水平的96%以上。预计二季度存栏将恢复到常态水平,四季度生猪供给将恢复正常,猪肉供给形势持续好转,猪价下跌趋势不变,但仍有季节性反弹空间。“预计5月份猪价止跌,三季度季节性回升,但回升空间不大。建议养殖户在做好疫病防控同时,及时淘汰产能落后的三元母猪及二元母猪,顺势出栏,避免投机性二次育肥。”朱增勇说。五一节假期这段时间,看好猪价上涨的七大理由:01、消费旺季,返乡人员促进猪肉消费 据业内人士分析,目前生猪、牲畜和屠宰量相对比较丰富,下一个猪肉市场价格将取决于五一假期和消费旺季。大多数人会选择旅行或返乡,这有利于提及促进猪肉消费在市场上的可能性,并起到一定的提振作用。养猪户目前有很强的看涨情绪,认定猪肉价格很可能会“扭转”,市场将会呈现上涨趋势。不过从长期来看,猪肉的供应量将持续增加,市场价格将保持在相对稳定的范围内。 ![]() 02、疫情减弱,出行人数增加,猪价开始反弹 目前国家在疫情控制方面做得非常不错,很多上班族以及外出务工人员都有在今年五一出行的打算。另外每年的需求淡季通常在春节过后并一直持续到五一前后,这也是在传统的消费淡季中猪价最低的时期,随着南北方地区气温的普遍回升,户外活动、旅游、餐饮业的陆续恢复,这必然会带动猪肉的消费需求,如若没有特殊情况的出现,猪肉价格肯定会呈现反弹态势,不过还是希望养猪户们能够在这段时间内合理操作,不要盲目出栏。 03、育肥猪出栏出现断档,体重下降 冬季仔猪腹泻导致1—2月仔猪存栏折损,对应的二季度育肥出栏不及预期;春节前后猪瘟导致被动提前出栏,对应的二季度育肥出栏不及预期。二者叠加,导致5—6月育肥出栏出现断档。其次,随着生猪的陆续出栏,5月以后的育肥猪出栏体重可能下降。最后,养殖成本增加。非洲猪瘟后的养殖成本较之前至少增加36%,包括饲粮、生物安全、环保等,成本项目上涨是刚性的,最终将传导至生猪价格上,理论上生猪价格必然高于19元/公斤的自繁自养成本。 04、屠企收猪意愿将随假期明显提升 在短期内,在假期效应的引导下,屠宰公司开始收集猪。但是,经过前一段持续下降之后,育种阶段开始有提高价格的意愿,这导致屠宰公司继续提高价格。从5月到6月,生猪的价格可能会进一步上涨,短期育肥后的屠宰利润率有望提高。而随着市场气氛的增强,生猪价格有望迎来上涨良机。 ![]() 05、养猪户目前手上可卖生猪减少 在猪价3-4月连续下跌的那段时间,养猪户已经开始大量的出售生猪,这就必然会导致在五一节假日这段时间生猪出栏率偏紧。所以预计在五月上中旬猪价会有一波上涨的节奏,养猪户们也要把握好此次机会。 06、二季度国内生猪市场仍有缺口 虽然当前生猪产能恢复较好,但根据监测,3月的样本统计来看,小猪存栏同比有所增加,但中猪的存栏比较少。3月份,中猪存栏同比减少了1%,虽然减少幅度不大,但进入二季度以后,消费趋势开始变好,市场需求开始回升。 而相对大猪存栏却增加了,纵观4月份猪肉一片下跌,其中一大原因就是因为大猪的集中出栏而引发的。这也是为什么之前我们一再说猪价跌了,但是市场上的猪肉价格却没有明显下跌,直到4月份大猪集中出栏,市场才有所反应了。 但目前来看,大猪出栏已经接近尾声,而由于中猪相对存栏不足,那么,在接下来市场需求回暖的格局下,可能会存在一个空档期,会出现短期的供给不足的缺口,这也是很多人认为猪肉价格会在二季度有所反弹的一个底气。07、养殖户规模不断缩减,生猪愈发紧俏 步入3月份以来,生猪价格持续遇冷,也有人开玩笑说这是所有养猪户共同遭遇的行业“滑铁卢”。所以很多养猪场都出现了减少养猪规模的情况,这就使得目前生猪行情愈发紧俏,伴随五一长期来临,上涨行情值得期待。 ![]() 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预计全年猪肉投入产量将会接近5000万吨,两年后或出现产能过剩局面 4月20日,2021中国农业展望大会在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召开。《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21—2030》指出,养殖收益拉动和支持政策带动生猪产能将持续恢复,生猪和猪肉价格将会稳步回落,预计四季度猪价将会逐渐接近常态价格水平。在猪肉展望专题会上,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朱增勇也称,预计全年猪肉投入产量将会接近5000万吨。 受非洲猪瘟和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的多重影响,2020 年生猪出栏量和猪肉产量下降,全年生猪价格和猪肉价格较上年明显上涨,猪肉进口量 439 万吨,创历史新高。但目前,猪肉价格有所回落。 [img=626,391.25]http://riten.sspig.com/ltcaijiqi/data/images/2023-04-07/13e1aee132cd2901bc58e6e49ac3ec89.jpg[/img] 朱增勇在中国农业展望大会上对猪肉展望进行报告演讲。新京报记者 李傲 摄 在会上,朱增勇表示,猪肉价格持续下跌的首要原因是市场上猪肉供给增加。2021年1、2月屠宰量合计同比增加44.2%,供给明显恢复,“在2020年上半年,很多企业新扩建了大量的猪场,所以到了现在,这部分出产的产品将会加速释放,进入到市场。” 朱增勇还称,2020年10月底到2021年2月,出于疫情防控考虑,冻品流通受阻,在当时拉动了鲜肉价格,但现在这部分库存冻品也于3月初开始在市场上流通。 “现阶段,生猪产能在逐渐恢复,从4月开始,商品的供应量将明显增加,预计全年的投入产量将会接近5000万吨,第四季度以后整个生猪的猪价都会逐渐接近常态的水平”。 报告同样指出,养殖收益拉动和支持政策带动生猪产能持续恢复。2021年猪肉产量达到 4927 万吨,增加 19.8%。猪肉进口量预计为 380 万吨,较上年下降13.4%。2021年猪肉表观消费量预计为 5297万吨,较上年增 16.5%。生猪和猪肉价格将会稳步回落。 报告预计未来10年,中国生猪出栏量和猪肉产量年均增速将分别达 3.3%和 3.8%,2030年预计分别达到 7.13 亿头和 5998 万吨,分别较基期(2018-2020 年)增长23.5%和34.3%。展望前期生猪供给快速恢复,展望后期将稳中有增。 未来 10 年猪肉表观消费量和猪肉人均占有量年均增速分别达到 3.0%和 2.7%,展望前期猪肉供给量高速增长,展望中期增速将会显著回落,展望后期则呈现稳中略增。随着猪肉供给的恢复,猪肉在肉类消费中的比重回升,但总体将会保持在 60%左右。2030 年猪肉表观消费量和猪肉人均占有量预计将分别达到6098万吨和42.13千克。 报告认为,展望前期猪价将总体处于下降通道。长期看,受产能加速恢复影响,预计在 2023 年以后生猪供给可能出现阶段性过剩局面,2024 年后生猪价格或将再次进入新一轮价格周期,但规模水平提升稳定猪价,波动幅度将会较上两轮周期显著下降。 国际贸易方面,国内供给恢复将带动猪肉进口需求逐步减少,但成本竞争力差距支撑进口量仍呈现较高水平。展望前期猪肉进口量仍将在 200万吨以上,预计2025年回落至130万吨左右,之后总体保持 120 万吨。 来源:综合经济日报 中财网 新京报 养猪网 猪友巴巴等 内容仅供参考 如有侵权敬请及时联系删除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瑞腾生物,祝您养殖更高效、更健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