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企业经营中尤其是营销里的反智现象。 因为认识不少企业老板,知道一些他们的疾苦和艰难,同时也极为认可这一阶层为中国经济和民生做出的杰出贡献,因此老苗对于企业老板都是十分敬重的。但只有一种是例外,那就是倡导成功学的。 看上去平和淡定的老苗有两大看不惯,一是成功学,一个是传销。年轻时候曾经把一个讲成功学的“老师”从台上轰下来过,呸,这种人也称“老师”。 成功学中有句话叫“要成功先发疯,头脑简单往前冲”,“你不成功不是因为你不够聪明,而是你不够笨”,这可能是企业界最常见的“反智”现象了。 其次是“营销专业无用论”,号称是“市场一线经验最重要”、“人脉最重要”,我大天朝号称有8000万营销人员(把销售人员算作营销人员是我朝特色),精读过《营销管理》的却极少,可能只有百分之一甚至千分之一吧。 记得在那篇《没有中间商赚差价是**的营销谎言》中,上了一张“分销商经济效果图”,这种图很多人之前没看过,连一些经销商朋友也没见过,老苗在后台被还被一些人质疑“数学是体育老师教的”。实际上这张图是一切渠道管理的基础图,实际状况要比这复杂的多,而往往越复杂,分销价值体现的越大。就像本文段子里提到的“自由落体”,你只有先忽略阻力影响,才能得出以后受阻力影响的结果。 事实,我们碰到的绝大部分营销问题,你都可以在《营销管理》中找到答案,而市场上形形色色的**营销理论,里面正确的部分也都可以在《营销管理》中找到相关依据。 第三种是成功路径依赖,这几十年中国企业成功多数都是靠发展红利获得,外贸红利、广告红利、土地红利、渠道红利、政策红利等等。 “台风来了,猪都能上天”,不是什么新思维,而是由来已久的红利思维。而这种红利思维也恰恰是众多“反智”思维的基础:“既然我成功的根本原因是抓住了机会(或者是搞定了某人),那还要学习那么多市场营销干什么,还要那么多人去独立思考做什么,只需要按照我说的往前冲就行了!” 这些年的中国营销基本就是“广告+招商+终端建设”,简单说就是做执行,不需要你那么“智”,你“智”了我更不好管。 但这一切,都在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所有红利的基础都是“信息不对称”,你知道别人不知道,或者说你也不知道但是你干了。 但现在信息越来越通畅,信息不对称仍然在大量出现,但时效性在大大缩短。 电视广告的红利期有二十几年,百度搜索和商超的红利期估计没超过十年,淘宝的红利期只有五六年,而微博微信的红利期只有三两年。 新的机会一直都会有,“台风也会经常刮”,有可能更大更常见,但可惜的是,由于时效性越来越短,通过获取红利而成功已经不能成为企业的主要路径。 企业要做的是掌握企业运营和市场运作的科学规律,以此指导市场,不应再反智,而是要“倡智”。作为老板,鼓励员工独立思考,甚至和自己有不同意见,将会使自己受益无穷。 罗辑思维里讲过一句话,老苗觉得**:“很多人经常会问,未来会发生哪些变化,但很少有人问,未来有哪些事物是不变的。”那些不变的往往更能反映事物的本质,而变化的通常仅仅是表面现象。“倡智”应该从掌握最本质的规律做起。 有个**的公众号叫“李叫兽”,估计不少热爱营销的看官都关注过,老苗个人很喜欢,经常去学习,也推荐各位看官去看看,主创是个很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年轻人。李叫兽在一期文章中提了一个特别好的问题:“为什么我们害怕蛇而不害怕插座”?相信关注过李叫兽的都已经知道答案了。 这非常符合老苗一直提倡的“消费行为模式营销”,人类的大部分行为模式是在东非大草原时期形成的,我们看到“蛇”就觉得有危险,已经植入了人类的本能,变成了重要的行为模式,绝不是理性思考的结果;而危险程度相当的“插座”并不能带来这样的感觉。 这样的例子很多,坐飞机很**,但人坐飞机就容易有不安感,因为大草原时期,人类形成了“高空有危险”的行为模式。同样,我们看到一片绿野,就会觉得心旷神怡,看到太多的高楼大厦、车水马龙就会觉得压抑,因为在几百万年原始人时期,绿野代表着会有充沛的食物,我们会因此心安。 广告里有个非常有名的“3B法则”,美女、婴儿、动物是容易引起人注意和好感的元素,这背后有很强的行为学原理。比如说婴儿,由于人的发育周期非常长,在好几年间,人都需要照顾才能生存,在长期高生育但物质匮乏、高婴儿死亡率的发展过程中,长得可爱得到更多照顾,是活下来的重要保障。因此婴幼儿时期,长得可爱成了一个被保存下来的强大基因。而一看到婴儿可爱的脸,立即心生爱怜,体内激素水平都会发生变化,已经植入人身体中,形成了固化的“行为模式”。 做广告的知道,以前设计很吃香,文案很憋屈;而现在却反过来了,在这个人人追求10万+的年代,好文案极为抢手。上面提到的李叫兽,就是以教人写文案开始树立自己专业形象的。 广告界有句老话:一个人的相貌比他的名字更容易记忆。因此,在渠道为王的年代,一个信息单纯、让人容易记住的画面是最为重要的。但这句话还有后半部分,“一个人的名字比他的相貌更加容易传播”,而这半部分,在内容为王的今天,充分发挥了出来。 我们看到的变化是,广告公司以前设计牛逼,现在文案更牛逼;但背后不变的道理是,画面更容易让人产生印象,而文字更容易形成口碑传播。 如果我们只是看到了变化,就会觉得这个世界变化太快了,无所适从,如果探索出背后的道理,我们就能更快适应变化及时做出正确的调整,甚至能预判未来。 这就是“智”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