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2年年底至今,短短的4个月内畜牧业中发生三次曝光事件,从“速生鸡”到“黄浦江死猪”再到“H7N9致人死亡”,每一件事都触目惊心,每一件事都能引起国内行情出现大的波动,也由此猪禽的存栏一路下滑,直接影响到兽药经销商的销量以及客户资源的稳定性。 黑龙江陶源网友是个养殖户,他说兽药经营上卖家好像没有拒绝销售的道理,只有买家选择卖家,真要是卖家拒绝买家,那除非是垄断性的**买卖,如果把客户源送给了竞争对手,那样的损失将会是非常惨重。谈起技术指导,指导容易接受难呀,养殖户答应的可快了,一旦你走了,他还照旧,这就是养殖现状,我也是养殖户,我非常了解这一点。比如说都知道通风的好处,也知道随温度的变化,改变通风量,可是哪个养殖户在半夜温度低的时候,起来去关上鸡舍窗户的,我也没做到。养殖户总有理由不去关窗户,没事没事,但是等有事了,他也明白了也晚了。再跟别人说,还是这样,如此循环....就是这样。最主要的是养殖户的文化水平差的太大了,有的没读过书,很难接受新东西、新观念。行业再升级还得靠嘴和技术,好技术、好产品,也得有个好宣传啊,酒香不怕巷深的时代已经过去了,酒香也得吆喝卖。 兽药研发--付工的网友说以上事件的曝光对于规范行业来说是并不是一件坏事,倒逼着行业向规范靠近,是促进养殖业正向发展的导向,是行业的升级。对于兽药市场**不变的就是它一直变化着。以前经销商就那么多,兽药企业的业务员远比经销商的数量高出了很多,所以业务员不得不去找养殖户,经销商也不甘示弱,凭借着自己地利、人和的优势也参与到争夺客户资源的队伍中去。因此在客户选择上就出现了没有甄别的机会,不管什么养殖户,只要来买药就卖给他,只要他跟着我养,就为他提供服务,为此经销商们的客户资源也就存在很大的流动性。如今行情低迷,打零工都比养殖挣钱多,养殖户再无心饲养,存栏量小了,客户资源也相应少了。也就到了拼技术的时候了,谁的技术好,畜禽发病少就跟着谁,所以技术员要迅速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为养殖户量身定做防控措施赢得养殖户的信任,以达到稳定客户的目的。 记者曾经也是一名技术服务人员,从事技术服务有十年之久,深切体会到以上两位网友的观点,他们所说确实是畜牧业的现状。记得09年我曾在河北省沧州的一家养殖场服务,每天督促着饲养员管理管理,但是受饲养员的责任意识、强大劳动力以及设备条件的限制等,鸡群最终还是没能躲过疾病的侵害。饲养员的确文化水平偏低,接受新鲜事物能力比较差,技术员是不是可以改变一下服务方式呢?养殖者文化水平低是无法改变的,但是不代表他不接受任何事物,如果你讲的有道理,能触动他的心灵他还会不接受吗?技术员如何将科学的养殖观点装进养殖者的脑袋,成为一种思维的惯性,仍待进一步提升。清华大学总裁班特聘培训师赵常乐老师曾经说过,惯性能把事情做好。当养殖户把科学的养殖形成一种惯性思维时,管理水平便会直线上升,畜禽的发病率必将下降,经济效益自然也就上涨,客户资源稳定性也就顺理成章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