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好几月淡季,订单急剧减少,很多中小企业急红了眼,为了抢单,开始不顾成本一味地降低产品与服务价格,并以“薄利多销”、“有单总比没单好”等来安慰自己。 下面,我从两个方面来与大家探讨一下淡季企业降价问题: 我们先探讨淡季降价能否“薄利多销”的问题。 淡季时市场需求量锐减,要想薄利多销,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之一:一是在淡季总需求量不变的情况下,竞争对手不降价或降价幅度不如已方,已方通过降价可以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二是相关产品或服务的价格需求弹性很高,即降价会引发客户的需求量大幅提升,已方通过降价可以获取更多的订单。 **个条件如不具备,降价将会引发竞争对手跟随降价,最**可能导致行业利润率整体下滑。第二个条件不是所有产品或服务都能具备的,即使是需求价弹性高的产品或服务,也不是任何的时间段都适合实施降价策略的。 如果两个条件都不具备,企业仍一味降价,则“薄利多销”会变成“薄利少销”、“无利少销”,甚至亏本。 我们再来探讨一下“有单总比没有单好”问题。 有单好,还是没有单好,这个判断依据得从企业整体角度来分析。 不管企业口号有多么高尚,企业的存在目的是为了获取利润,如果获取不了“厚利”,那么“薄利”也行。如果短期不能获利,那么长期能够扭亏为盈也可以。当然所有的一切是以企业能够存活为前提,因此企业能够存活,是企业一切经营活动的**目标。 淡季时,如果企业通过降价抢得一个大订单,此订单企业利润很薄,甚至无利可图,但足以承担企业好几个月的运营成本,能够让企业在淡季中不至于裁员、停产,让企业可以撑过淡季,则这个订单是必须要抢下来的,这样的降价是一个非常时期的非常策略。 如果企业在淡季时,产品和服务大幅降价,抢到了竞争对手的少量订单,也有部分老客户被竞争对手抢去。总体销量没有提升甚至还有所下降,企业利润却因降价而大幅下滑,则这样的降价没有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