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善与恶的讨论中,我们总是会有这样那样的疑惑?不论怎么样表达,总之就是说做了好事没人表扬,而做了坏事呢,貌似也没有人惩罚?其实,不是这样的,比如好习惯和坏习惯之分,我们仔细去观察就会发现,好的习惯会引导正能量的场出现,自己也是发自内心的愉悦,而换习惯,在短暂的快乐之后却是难以觉察的悲痛和绝望,就是一句话,人为善,福未至,祸已远,人为恶,祸未至,福已远。一个善的好习惯,就是聚集福气的行为组合,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去做呢,毕竟,美好的明天都是我们所追求的 改变习惯,改怎么办? 人不可能消除旧有的习惯,你只可能改变它。 习惯从来都不会消失,因为它已经刻在了人的大脑里,这就是为何我们学会了骑单车,开车,游泳便不需要再学习。 可是大脑是无法分辨习惯好坏的,所以一旦习惯嵌入了大脑中,它就会一直存在,等待行为提示和奖励地出现。人们平时很难觉察到自己的习惯,所以如何去观察习惯发生的行为提示和发现自己想要的结果将是帮助人改变惯性行为很关键的一环。在这个过程中,观察、思考自己的行为很重要,还可以尝试记日记。 若要一个人接受新的习惯行为,比较简单的方式就是使得习惯三要素中最开始的提示(Cue)与奖励结果(Reward)保持一致,通过转变中间的惯性行为(Routine)过程来改变旧的习惯。 举例来说,有的人可能会因为生活中有压力而开始喝酒,而TA发现喝酒之后能变得更加快乐和没有痛感,这样长期以来就形成了喝酒的习惯。只要TA心情烦闷(提示出现),TA就会去喝酒(惯性行为),最终心情就会变得快乐(想要的奖励结果)。 而要改变喝酒这一习惯,关键就在于人依旧要去回应这种渴望,只是用一些别的方式来替代喝酒。 研究表明,全世界最为成功的习惯改变组织 AA 小组正是利用了这种方法来达到非常高的**性。到今天为之,这个组织已经帮助成千上万的酒精成瘾患者成功地戒除了酒精。 AA 小组会让参与者们列出饮酒给他们带来的渴望是什么。通常,成员会认为获得放松感以及陪伴感比真正的酒精带来的刺激要更加重要。接下来 AA 小组将会提供新的惯例行为来应对这些渴望。 比如通过去 AA 小组会议来提供陪伴以及获得小组其他成员的理解和关心, 抑或是每当对酒精的渴望难以抵挡时都可以先打电话给导师,从而将饮酒这个行为转换为别的一些并不那么有害的行为模式。 就算改变,人还是可能会回到旧的习惯中,所以人需要有信念。 当然,尽管上述方式大多数情况下很**,但是当生活中突发的情况所带来的巨大压力到来时,依旧会有重新饮酒的可能性。 比如说一个已经戒酒多年的人,某一天妈妈突然来电话说自己得了癌症,挂断电话后他可能会直接走向酒吧,用他自己的话说,“在未来的两年里我都会处于酒醉的状态“。 研究表明,旧的习惯是不会消失的,人们在这种极端情况下是否会重新回到之前的恶习中还是能够坚持下去,主要在于相信自己一定会改变的信念。 意志力对习惯的改变非常重要,新习惯的建立会让人产生不适,这个时候意志力就对人非常重要。研究证明意志力其实也是一种可以习得的习惯,需要人们坚持不懈地锻炼它。 书中也有提到意志力就如同人的肌肉力量,过于用力会导致人疲惫,但是我们也可以通过不断地实践和锻炼来提升个人的意志力,就如同通过健身来增加肌肉力量一样。 意志力的锻炼在于加强人对一件事情的专注,当我们逼迫着自己读书两个**或者运动三十**的时候,我们就在锻炼自我的意志力,控制力以及专注力。不断提升意志力有助于培养好的专注习惯,最终帮助人实现自我目标。 读完《The Power of Habit》这本书,让我觉得人生不过是无数习惯的总和。 正如被誉为美国心理学之父的威廉·詹姆士(William James)所说的那样: 我们的生活在某种程度上有其固有的形态,但却是习惯的集合体。有现实生活的习惯,情感生活的习惯,还有思维的习惯。这些习惯系统化的构成了我们的喜怒哀乐,让我们走向自己的命运。 虽然不管最终命运如何,我们都无法抗拒。 但是我们仍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去引导命运往好的方向发展。 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