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语言的博大,我们或许谁首推汉语,说起工业精神我们想到了德国,其实,在那个百工收尊重的时代,我们的工匠精神也是那么的熠熠生辉,这背后的力量到底是什么呢?是一种荣誉感?是一种对上苍的敬畏感?是一种对东家的深深责任?我们不得而知,或许这些因素都是有的,毕竟,这个工作但系着方方面面,而作为一个合格的匠人,职业荣誉感,职业道德和责任感我想都是一个精神支柱,而我们在面对不断前进的自动化时代,是不是需要暂时放弃这种精神呢 1985年,人们发现,牛津大学有着350年历史的大礼堂出现了严重的**问题。 经检查,大礼堂的20根横梁已经风化腐朽,需要立刻更换。 每一根横梁都是由巨大的橡木制成的,而为了保持大礼堂350年来的历史风貌,必须只能用橡木更换。 在1985年那个年代,要找到20棵巨大的橡树已经不容易,或者有可能找到,但每一根橡木也许将花费至少25万美元。 这令牛津大学一筹莫展。 这时,校园园艺所来报告,350年前,大礼堂的建筑师早已考虑到后人会面临的困境,当年就请园艺工人在学校的土地上种植了一大批橡树。 如今,每一棵橡树的尺寸都已远远超过了横梁的需要。 这真是一个让人肃然起敬的消息! 一名建筑师350年前就有的用心和远见。 建筑师的墓园早已荒芜,但建筑师的职责还没有结束。 如今,这样一个故事能给我们什么启示呢? 尽可以去联想一系列的词汇——可持续,资源,长久,环境…但这些都显得太弱。 可能,只有一种力量会持续,那就叫“责任”。 故事本身不重要,伐倒20棵橡树,牛津人应该会再补种上20棵。也许,还会种下更多一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