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产品,大产业”,在中国企业界,老干妈引领风骚,但它绝非**。位于豫南驻马店的王守义十三香,就属于同类型的企业:32年坚守于一个产业领域,打假零容忍,管理架构扁平化,产品品质精益求精,不上市、不融资,不贷款、不赊款、不欠款,家族化经营……几乎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小产品中的“掘金术” “调味品属于小产品、小行业,没有多高的技术成分,必须踏踏实实,诚信最关键,我就是忠厚对人、对产品、对客户,我**的靠山就是诚信。”王银良的一番话,也许显得“土的掉渣”,但这就是王守义十三香经营智慧的核心。除了诚信,他还总结了企业取得成功的另外两个原因:有事及时办、低调,“太能了,中国人一般都是不和他打交道,而低调,就叫别人不好意思欺骗你。” 其实早在10几年前,王守义和王银良父子就富有预见性地将“十三香”和“王守义十三香”逐渐注册成产品商标,并设计出新颖精美的外包装盒,先后申请了46项外观专利,大力向市场推广,以至于他们定型生产的产品,完全成了一类产品领域的代名词。这种品类命名法,让王守义十三香不仅将市场上形形色色的“五香粉”“八大味”“十三香”等产品驱除出去,还让它以独特的风味长期引领清真调味品、纯天然调味品的发展潮流,其他产品根本难以与它抗衡。 每盒利润八分,但年利润却达到了两三个亿 关于王守义十三香的发展前传,许多人耳熟能详:1959年,王守义带领全家从开封通许县到驻马店定居,靠祖传的十三香养活全家。1984年,在次子王银良的劝说下,60多岁的王守义同意成立十三香调味品厂,开始小作坊式生产。到1997年,随着企业生产经营规模的扩大,王银良将原企业升级为驻马店兴隆堂十三香调味品有限公司,由自己担任法人;第二年,他又将企业更名为王守义十三香调味品集团有限公司,延续至今,目前已发展成为拥有4个产品主车间、4个产品分车间、1个技术开发中心及其他配套企业的大型企业集团,香辛料调味品产量全国**,综合实力位列全国十大调味品生产加工企业名单。 以规模来看,王守义十三香的总资产不到6亿元,员工数量1200多人,占地只有270多亩。但假如看其销售额、上缴税收、利润等财务指标,我们就会发现这家企业真真正正将一个“小产品”做成了一个“大产业”。 1984年,起步资金100元,资产几乎为零,到第二年销售额也才有20多万元;1998年集团成立时,注册资金为8000万元,销售额为4亿多元;2003年前后,企业的年销售额、上缴税收分别保持在5亿元、2000万元左右;到2008年,销售额和利税分别为7亿元、4000多万元;2011年,销售额、税收、利润则分别达到了10.4亿元、8002万元、6923万元;2014年,这些指标已增长为15亿元、1.7亿元和1.2亿元,调料产量6万多吨。 王守义十三香“成功秘诀” ●一直严守产品质量和企业信誉,对外销售也秉承物美价廉、薄利多销的原则。 ●大力推行品牌战略,注重商标专利保护,较早对产品进行市场的品类定位。 ●坚守主业,稳步发展,30多年从不向其他行业扩张,从不搞资本运营。 ●长期葆有良好现金流,不贷款、不融资、不赊欠,财务运营虽保守但稳健。 ●以严格的家族管理,确保企业决策权和经营权的高度集中,避免**内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