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导读 夏季炎热,气温湿热是附红细胞体的高发季节,猪附红细胞体引发猪发生高热、黄疸性贫血、全身荨麻疹,有称红皮病。除猪外,附红细胞体还可以附着于牛、羊等动物和人的红细胞及血浆中,是一种人蓄共患病。 ![]() ![]() ![]() 01 病原特性 猪附红细胞体光镜下呈球状、环形、卵圆形、杆状等多种形态,大小为0.3~1.3×0.5~2.6 微米,均直径0.2~2 微米,附着于红细胞表面,或游离于血浆中,附着于红细胞表面时看不到运动,血浆中可附红细胞体作摇摆、扭转、翻滚等运动。猪附红细胞体经姬姆萨或瑞氏染色后为蓝紫色,革兰氏染色阴性。对化学消毒剂比较敏感,一般常用消毒剂均能有效杀死病原体。 02 致病机理 附红细胞体在猪场中主要是隐性感染,潜伏期长。附红细胞体粘附在红细胞的表面后导致红细胞膜变形,表面变得粗糙。同时表面有 免疫球蛋白M型冷凝素产生。猪体自身免疫系统的识别中,变形的红细胞将被视为异类,从而引起自身免疫系统的攻击,致猪体溶血而产生黄疸。 隐性感染的猪,在免疫力下降,如:营养水平低下、饲养管理不当或其它疾病诱发时,附红细胞体在血液中的数量将极大增加,对机体的损害也将加重,当感染超过一定的数量,本病极易被诱发而导致猪群大量感染。 03 流行特点 附红细胞体病是典型的人畜共患病,附红细胞体对宿主的选择并不严格,人、牛、猪、羊等多种动物均可感染,且感染率比较高。附红细胞体病由多种因素引发的疾病,正常管理条件下饲养的健康猪即使感染也不会发生急性症状,应激是导致本病爆发的主要因素。猪附红细胞体病可发生于各龄猪,但以仔猪和长势好的架子猪死亡率较高,母猪的感染也比较严重。患病猪及隐性感染猪是重要的传染源。20-60日龄仔猪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健全,容易发病;成年猪发病几率相对较低。分娩、过度拥挤、长途运输、恶劣的天气、饲养管理不良、更换圈舍或饲料及其它疾病感染时,都有可能诱导猪群发病。 04 临诊症状 急性病猪的症状是发热、全身荨麻疹,淤血斑;仔猪表现精神沉郁,饮食减少或废绝,不愿运动,扎堆,被毛粗糙,发热,急性死亡。发病初期皮肤发红,一些病猪出现贫血,可视黏膜苍白或黄染。母猪急性感染的症状为持续高热,厌食,乳房和阴唇水肿,产子后奶少,逐渐治愈。慢性感染母猪,黏膜苍白及黄疸,贫血,不发情,或屡配不孕。部分病畜可见耳廓、尾、四肢末端坏死。有的病猪流涎,心悸,呼吸加快,咳嗽,眼结膜发炎。若有其它疾病,可使症状加重,甚至死亡。 ![]() ![]() ![]() ![]() 05 病理解剖 ★黏膜黄染;皮下脂肪、网膜黄染; ★血液稀薄,凝固不良: ★肝脏肿大,质脆,黄棕色,表面有出血点及灰白色坏死灶; ★胆囊肿大,充满胶冻样胆汁; ★脾脏肿大出血,暗红褐色,变软; ★心包积水,心外膜有出血点,心肌松软,色肉样,质地脆; ![]() 06 预防措施 加强饲养管理,保持猪舍、饲养用具卫生,减少各种不良应激是防止本病发生的关键。夏秋季节要经常喷洒杀虫药物,防止昆虫叮咬猪群,切断传染源。购入猪只应进行血液检查,防止引入病猪或隐性感染猪。保护易感动物,增强猪体免疫力,提升隐性感染猪群的抗病能力。切断传播途径,搞好猪舍环境卫生和消毒,做好灭蚊、灭鼠和猪体外寄生虫杀灭工作,坚持自繁自养,防止病菌侵入。 07 药物预防 方案一: 每吨饲料加入10%盐酸多西环素可溶性粉2kg+30%磺胺氯哒嗪钠可溶性粉1kg+补养速1kg,连用5-7天。 方案二: 每吨饲料加入10%盐酸多西环素可溶性粉2kg+10%微晶氟苯尼考粉2kg+补养速1kg,连用5-7天。10%盐酸多西环素可溶性粉内服吸收迅速,生物利用度高,组织渗透性强,有效血药浓度维持时间长。30%磺胺氯吡嗪钠可溶性粉安全、高效、无毒副作用,对附红细胞体药效敏感。补养速补充营养,增强免疫力。 ![]() ![]() ![]() |